玩梗營銷不僅成就了蘇超,讓眾多品牌成功出圈,同時也是城市營銷一個重要方法。
比如,早在50年前就有了“一個Logo拯救一座城市”的全球現象級玩梗。上世紀70年代的紐約曾垃圾遍布、治安堪憂,為此,設計大師米爾頓·格拉瑟創造了我愛紐約的標志“I ? NY”,引發了紐約形象改變,還被迅速傳印在各種商品上,一直火到現在,此后還衍生出了“I ? SH”(我愛上海)等版本。
城市應該如何玩梗才能更有看點?在中國十大策劃機構凱納咨詢看來,具體有以下兩點需要特別注意:
1、玩梗式營銷的背后要體現本地的“氣質”
玩梗式城市營銷不是“平地起高樓”,首先得找準城市定位鎖定城市IP。營銷戰略專家杰克·特勞特認為:“在殘酷的競爭環境之中,如果品牌缺乏一個獨一無二的定位,將會像房子沒有產權一樣,令企業無立足之地。”對于城市營銷來說,同樣如此,只有找準定位,梗才有立足之地。
正所謂,城市不怕有缺點,就怕沒特點。這個特點就是每一個城市獨特的無形氣質標簽。它是由城市獨特的地理風貌、人文環境、經典地標、美食景點等組成的,要借力這些轉化為讓人過目不忘的城市標識,打造極致本地化IP。
像快手「500個家鄉」云南保山篇《保山不惱火》,就攜手女星楊蓉,摸準了現代人時時事事都愛“上火”都愛著急的特點,以“卸下生活火氣”為脈絡講述保山的特色輕生活,也讓不惱火這個梗刷屏朋友圈。事實證明,只有將“梗”植入本地文化肌理,才能讓流量生根、開花結果。
2、玩梗式營銷要能調動受眾情緒,以創意引發共情
要做好城市營銷,還要懂得調動大眾的情緒,無論是好奇心、還是引發共情等,都能像鉤子一樣吸引消費者參與到相關梗的傳播中來,甚至是引發大眾旅游熱情。
比如,城市營銷要制造新鮮感,而別出心裁的創意梗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。日本的熊本縣,本是一個少有人知的小縣城,為了吸引游客當地動足腦筋,以城市名稱中的“熊”字為靈感“無中生熊”,打造出聞名全球的城市吉祥物熊本熊,同時,通過到處“熊出沒”的梗,引發持續關注不斷創造段子。
在中國,近年來無論是淄博火熱的“進淄趕烤”,還是海爾濱的“南方小土豆”,能以這些梗引發大眾旅游熱潮,憑借的都是當地人的真誠與熱情,從而引發大眾共情。共情傳播是撬動流量的關鍵杠桿之一,在城市形象塑造和文化旅游推廣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,它強調情感的連接和共鳴,能讓大眾感同身受地理解并喜愛一座城市。
無論是一個城市,還是一個品牌,營銷宣傳有“梗”有“料”自然更易被大眾接受,甚至是引發潮流。梗營銷憑借其特有的幽默、親和與互動特質,注定將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成為一大品牌傳播利器。
更多行業觀察文章和中國頂尖營銷策劃凱納咨詢的的案例資訊,請關注凱納戰略咨詢官方網站http://m.ksyude.com;凱納營銷咨詢集團,中國十大策劃機構,中國頂尖營銷策劃機構,跨界戰略引領者,云南白藥牙膏全案戰略規劃公司。